2021年6月28日上午,苏州市振华中学校江苏省“十三五”教育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暨江苏省第四批精品课题培育对象课题《基于适应性发展的小初学段课程衔接实验项目研究》结题论证会在孝通楼二楼会议室举行,苏州市教科院教育科研信息中心徐蕾主任主持会议。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原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苏忱主任,原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彭钢主任,《江苏教育研究》编审颜莹主任、苏州大学心理系周成军教授莅临指导。振华中学校唐曜校长、曹大赞副校长、课题主持人申洁老师及课题组核心成员、参与项目实施的部分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唐曜校长致欢迎辞,衷心感谢各位专家的关心和支持。唐校长介绍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气象,新格局,强调学校长期秉承科研兴校理念,注重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相结合,希望通过此次专家指导点拨,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学校内涵建设发展。
课题主持人申洁老师代表课题组从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价值以及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课题结题汇报。
申洁老师总结近5年的研究心路历程时,认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应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统一,学习素养的持续提升应成为课程建构的价值追求。学生的适应发展性是在尊重教育规律基础上的发展,需要借助课程建构与实施,拓展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意义,促成学生个体对未来生活的规划与统整,丰盈生命质量。这也是课程建构与实施的理想愿景。
参与项目实施的戴健老师、卢彩老师、张红英老师、沈菁老师、周洁莹老师、曹蕴瑞老师在会上分别发言,从学科课程教学实践与班主任管理以及学生健康成长方面进行了饱含深情的交流,为项目班学生的敢于求真、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精神面貌点赞。
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的结题等第为优秀,认为本课题研究遵照申报评审书既定目标执行,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价值。课题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上关注建构课程体系,体现先进课程衔接理念与现实意义,回归教育本真。课题研究论文与课题高度匹配,学术水准高,从积极层面研究适应性发展和课程衔接的内涵与价值。
专家们从不同层面对课题研究报告做了点评。彭钢主任认为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实际需求,是一项面向学生终身发展的研究,体现了宽广的研究视野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办学情怀。同时,也指出要进一步丰富适应性发展的内涵,通过个案研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适应等方面的变化,总结教育教学范式,摸索教育教学规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颜莹专家认为本课题做真课题,做真研究,成果水平高,抓住研究的核心概念关键词,在课程衔接方面具有三种特质,一是面向未来的衔接,关注小初衔接、初高衔接,并进行实践探索,践行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二是立足现实的衔接,从初中视角重新整合架构课程体系,基于当下国家课程,又体现衔接思想。三是立足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发展铺垫基石。她建议,要从学校层面加强对研究成果的延伸与拓展,发挥辐射效应,从总体考虑课程衔接内容,关注学科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的衔接。
周成军教授从自身经历展开,阐述适应性发展重要性,希望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有效转化课题成果,将课题成果研究价值最大化。
课题结题论证组苏忱组长做总结点评,他认为教育的特性在于经验性。本课题紧紧围绕核心概念适应性发展和学段衔接进行研究,抓住核心要素进行思考,建构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关注学生各个阶段的成长,实施扬长教育。他强调,可以深入进行适应性发展的行动研究,既要解决课程衔接的台阶性,更要关注学习适应的坡度和平滑性。建议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不适应性”方面切入进行研究,以印证适应性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主持人申洁老师表示,“研究是态度,也是工作学习方式,衔接是永恒,探索与实践无止境。” 研究团队今后将继续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带动学校课堂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为学生全面发展做更科学和持续的探索与研究。
此次结题论证会,是对学校课题研究的一次高水平检验,为学校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呈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