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课堂的实践路径,推动跨学科融合教学创新。2025年10月29日下午,江苏省干永春网络名师工作室10月现场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
我校方苏婷老师执教《“智”辨青铜》一课,方老师以参观博物馆中的青铜器为项目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图像采集与模型构建学习CNN算法,在融合科技与文化的跨学科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与文化自信。苏州市吴中区胥江实验小学张俊老师执教《AI健康小卫士》一课,张老师以青少年肥胖为题,指导学生构建BMI检测程序,将AI技术与健康知识融合,让学生深刻理解科技服务生活的价值。
课后,方苏婷老师和张俊老师分别围绕各自教学的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实施过程及教学反思进行阐述。参会教师围绕两堂课的设计与实施,从目标达成、情境创设、学生参与、素养培养等维度进行评课研讨。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干永春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人工智能课程具有其特有的教学模式,作为人工智能教师必须主动思考、积极改变、寻求突破,积极适应这一新型课程形态所带来的深刻变革。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抓手,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着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教学重心从“知识技能”向“素养能力”跨越,真正让人工智能素养内化为学生的核心能力。
本次活动以课堂实践为基石,为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跨学科融合提供了借鉴经验,也为后续有效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与课堂实践拓宽了思路,明确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