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校长信箱 网络直播
智慧校园登陆 |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党建园地
    • 德育之窗
    • 教学动态
    • 教育科研
    • 校务公开
    • 教师发展
    • 教育联盟
    • 学校简介 |
    • 师资队伍 |
    • 领导关怀 |
    • 学校美景
    • 组织机构 |
    • 组织建设 |
    • 群团统战 |
    • 党员风采 |
    • 关工在线
    • 主题活动 |
    • 学生天地 |
    • 常规管理 |
    • 家长学校 |
    • 心与心苑 |
    • 制度建设 |
    • 班主任风采 |
    • 学生社团
    • 教学管理 |
    • 教研动态 |
    • 特色课堂 |
    • 指导自学 |
    • 教学视频 |
    • 小微课程
    • 活动通知 |
    • 科研信息 |
    • 课题研究 |
    • 研讨活动 |
    • 本色语文课程基地 |
    • 江苏省创新人才培养数学课程基地
    • 行风评议 |
    • 规章制度 |
    • 日常管理 |
    • 招生及收费 |
    • 后勤管理 |
    • 对外交流 |
    • 节约用水 |
    • 一周菜谱 |
    • 政府采购
    • 博学课程 |
    • 博实课程
    • 学校荣誉 |
    • 集体荣誉 |
    • 教师荣誉 |
    • 学生荣誉
    • 办公室 |
    • 德育处 |
    • 教务处 |
    • 教科室 |
    • 督导室 |
    • 科信处 |
    • 外宣办 |
    • 教师发展中心 |
    • 体卫艺 |
    • 总务处 |
    • 团队 |
    • 工会 |
    • 图书馆 |
    • 初一年级 |
    • 初二年级 |
    • 初三年级
栏目导航
  • 活动通知
  • 科研信息
  • 课题研究
  • 研讨活动
  • 本色语文课程基地
  • 江苏省创新人才培养数学课程基地
推荐内容
  • 市级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
  • 苏州市陶行知研究会课题《基...
  • 市级课题《历史学科“辩证思...
  • 市级课题《指向初中数学深度...
  • 市级课题《“双减”视域下提...
  • 市级课题《优化初中生物实验...
  • 市级课题《初中数学建模教学...
  • 市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
点击热点
  • 市级课题《初中数学建模教学...
  • 市级课题《初中英语分层作业...
  • 市级课题《中学物理教学中开...
  • 市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
  • 市级课题《教学巧结构促核心...
  • 市级课题《拓展化学实验创设...
  • 市级课题《优化初中生物实验...
  • 市级课题《初中化学教学与学...
站点统计
总访问量:人次
本月访问量:人次
本日访问量:人次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 >> 课题研究 >> 市级课题 >> 正文
市级课题
英语课题之教学案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6日 浏览次数:

课题之教学案

1. 教学案的理论基础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当注意到教育的改革是一个传承与发展的过程,素质教育对质量的要求更高更全面,这也就使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实施课改中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突破口在于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提高课堂教和学的有效性,确实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我校认真总结部分学校“导学案”的实践经验,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提出了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实验——“教学案”的探究。

什么是教学案?教学案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共同编制的用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建构知识的方案。教学案的模式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课改理念与学情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力求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释放学习的积极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其实质是贯彻素质教育与教改思想,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后形成的校本课程。编制教学案的理论基础中包括有效教学的三个规律,由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总结提出的。规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年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规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规律三:温故而知新——一切教学都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在编制教学案时,确定了四个核心概念: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分层落实,分类发展。

教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两个:一,导学。以教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合作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二,巩固强化所学知识。通过课堂授课,配以教学案的辅助,让学生在巩固课堂知识,并落实基础。

要解决教学案设计是否够有效,有三个途径:途径一,通过集体备课认真挖掘教材,同时认真备学生,做到知识点的难点重点一目了然,又能对学生实际情况加以考虑。途径二,在设计教学案之前,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即将要学的内容的疑惑和困难,然后对问题加以整理,合理设计教学案。途径三,在课堂教学的前期,可以让学生在初步熟悉教学内容的情况下,进行小组讨论,自行解决简单的问题,对存在的共同的问题,再进行全班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教学案是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它既是教师的教案也是学生的学案,是学教合一的载体。学生使用“教学案”时要体现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原则。根据“教学案”的提示,学生课前在“教学案”上标记疑难问题,并与同学交流;课堂上积极参与、质疑和讨论,记录学习要点、方法、问题等;要求学生手中的 “教学案”分类装订,随时复习和巩固。学生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两先两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促使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前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使“备学生”这一备课环节落到实处,教师“以学定教”,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学案”代替了教师的教案,也代替了学生的作业,可谓省时、高效。

传统的教学方式,每个学生的作业本确实不少,每门课都有课堂作业,课后练习作业,练习册,课外复习资料,而这些复习资料往往是东拼西凑的东西,很难做到精选题目、照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教学案”把上面的这一系列内容柔和到一块,可谓“精而少”,减少了学生过去的抄题和整理习题的诸多环节,单刀直入,省时、高效。

2. 教学案的设计分析

作为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已得到普遍的认同,在教学中不仅要有分层教学的意识,还要有分层落实教学目标的措施。教学案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教师要针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因势利导,采用相适宜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分层落实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课堂分层落实是教学案中的第三次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学生分层,动态管理。根据学生学习习惯、能力、基础、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A组、B组和C组三个层次,分组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综合评定,对各层次后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辅导、批改作业以及学习信息的反馈,也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分层备课,明确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按照“了解、掌握、运用”三种要求,确定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分层布置课前预习作业,以求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学活动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针对性。(3)分层授课,分类要求。分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总体把握的原则是:基础的知识必须是全体学生要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大部分学生能理解掌握和运用,针对少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把知识的拓展运用作为其主要要求,做到“基础知识全体掌握,基本能力得到培养,导优对象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例如提问分层,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以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各司其问,各有所得。又如课练分层,课堂练习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A组学生在课练中感动挑战,B组的学生受到激励,C组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4)分层作业,分类辅导。此环节的分层已经延仲到课堂教学之外,是教学案的第四次教学。作业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有学习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业分层体现在精心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基本题,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完成;选做题是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不选、少选或全选。这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得,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作业反馈的情况,按照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辅、集辅,坚持导优辅差。

教学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单就备写的内容来说,在不是象过去那样抄教材,或者抄教案,或者从网上下载,而是要把我们现有的教材、练习册、各种信息资料进行完整的组合;例题、练习题可以不选择课本上的,而要根据我们的教情、学生的学情,吸取精华、除去糟粕,选择一套既适合教师又适合学生于学生的“教学案”,既不能重复,也不能有漏洞。这就对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果我们不多研读教纲,不翻阅大量的资料,不深挖细钻教材,那么我们所备写的“教学案”能说是高质量的吗?特别要重视学(教)后记,师生共同反馈信息,对“教学案”的内容进行再补充、再完善,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其次,就教学方法来说,再不是教师的满堂贯,也不是教师在上面启发,学生在下面对答,而是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三主”原则,把课堂放宽、放活。教师既是导演又是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是被动的,或者说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来学习,在“教学案”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学生先预习,自己先解决问题,而且要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挖掘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充分体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就要求学生要知识面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强,要善于互相讨论、主动动口、动手、动脑,必要时也应该动脚,到图书室去翻阅大量的资料。再不能象以前那样被动接受,传统地继承,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知识。

实践操作过程举例:

以7B Unit4的第一课时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为例。这个课时是整个单元的引入部分,是否能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而且这个课时又介绍了一部分的常用词组和句型,也是整个单元语言点学习的切入点。整个课时授课分为两大块:Comic strip 和Welcome to the unit. Comic strip 以听和说为主。而Welcome to the unit则是以介绍不同的amazing things 和学习语言点和如何运用为主。

实践操作过程举例:

Step 1:

1. 介绍世界上的Amazing things ,引出UFO,讨论它。

2. 由此引出Hobo和Eddie的关于UFO的对话。

3. 听对话录音,并回答问题。-----(好学生可以听和说,但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对照着教学案上的问题①进行书面回答)

4. 学生朗读对话,教师通过呈现重要词组和句型帮助他们理解对话。----(在教学案上呈现重要词组和句型②)

5. 学生两个一组操练对话,直到理解记忆整个对话。

Step 2:

1. 通过提问的方式呈现Welcome to the unit中出现的6个amazing things, 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2. 让学生把图片和有趣的事情连接起来。

3. 学生两人一组看着图片说一说这6件有趣的事情。

4. 教师呈现重要的短语和句型,帮助他们理解。----(在教学案上呈现重要词组和句型③)

5. 完成书面理解题。----(完成教学案上的书面题④)

6. 教师先示范对话内容和形式,让学生两人一组准备对话,把有趣的事情放入对话中。

Step 3:

1. 完成书面练习。----(教学案上的当堂反馈练习⑤)

2. 教师补充课外关于有趣的事情的内容,也可以通过视频方式让学生先看,然后小组或和搭档一起讨论如何表达,并写下来。

教学案:

①. 听comic strip的录音,回答下列问题。(这个题型是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边听边看边写)

1. Does Eddie see a UFO? (a UFO? an UFO?)(区别a和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Is it a UF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What is the ligh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Why does Eddie think it is a UF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根据中文,写出相应的英文表达。(巩固所学的语言点,以下练习仅供参考,可以自己灵活变化)

1) 令人惊奇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 2) 明亮的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乘火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充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么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只是一架飞机___________________;

7) 睁着眼睛睡觉 ________________ ; 8) 踮着脚走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从地球到月球的旅行____________; 10) 高2.72米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阅读课文91页的将下列句子翻译成中文。

1. Fish sleep with their eyes op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here’s no plant life without lightn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It takes about three days to travel from Earth to the moon by spaceshi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You cannot sneeze and keep your eyes open at the same ti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 man in the USA was 2.72 metres ta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当堂反馈练习

(   )1. He left me without________ goodbye to me.

      A. say    B. says     C. saying     D. to say

(   )2. Don’t bark______ him. He is my best friend.

      A. for    B. of     C. to     D. at

(   )3. We couldn’t hear_____.

      A. something unusual    B. nothing unusual

  C. anything unusual      D. unusual anything

(   )4. The story is about a real person_______ history.

       A. of      B. with     C. about      D. in

(   )5. _____ interesting film I saw yesterday.

       A. How    B. What     C. How an     D. What an

(   )6. Our teacher told us______ in the street.

       A. to play     B. to not play     C. not play     D. not to play

(   )7. Each of us in the room_____ a suit.

       A. have     B. are going to have  C. is     D. has

(   )8. _______ do you go to school? Once a month.

       A. How often   B. How long     C. How soon    D. How far

(   )9. The girl stopped_____ but she_____ nothing.

       A. to listen, hear      B. to listen, heard   

       C. hearing, heard     D. listening, heard

(   )10. We hope you_______.

       A. can come    B. to come     C. coming     D. came

⑤. 根据视频或老师的表达,先讨论,然后写出2件amazing things.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录入者: 责任编辑:
【字体:小 大】【加入收藏】 【关闭本页】
上一篇: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
下一篇:课题“初中数学典型易错题与纠错指导研究”11月研讨活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友情链接|版权申明|管理登录

联系地址:苏州市相王路78号 (邮编:215006)
联系电话:0512-65300883
苏ICP备1200289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