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3)班广播稿
(第七周,20151012)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来解说校训中的“仁”。
仁,本意为同情、友爱。孔子曾认为“仁”即爱人,用慈善之心去待人接物,用博爱之心去宽容万物。
没错,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孟尝君的人,他让府里的宾客冯谖去薛地收债,冯谖问:“债款收齐,买什么呢?”孟尝君说:“家里缺什么买什么。”冯谖便买回了“仁”。
这“仁”怎么个买法?
原来,冯谖核对完债后,假传命令,将借条全部烧光,然后赶回齐国都成要见孟尝君。孟尝君以为他债款收齐,便问:“用它买了什么回来?”冯谖回答:您府中有珍宝,有良驹,有美女,而最缺的便是义。如今您只有一块小小的薛地,却不能爱护那里的百姓,反而谋取利益,我假传您的命令烧掉借条,百姓欢呼!这便是“义”啊!孟尝君不悦,说:“好吧!算了!”
后来呢?
孟尝君贬官回薛城,离薛城还有一百里的地方,百姓扶老携幼迎接孟尝君,整整有一天,孟尝君感叹:“先生替我买的义,今日看到了!”
嗯,冯谖的仁爱品质值得歌颂,仁义不象钱财那样实在,而是看不见摸不着,可往日失去的如今都加倍回报,真是仁义重于利啊!
不光是冯谖,历史上还有许多表现仁爱的故事,就让我们说说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学生是如何谈仁德的。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意思是说一个拥有高尚品德的人,能喜欢值得自己喜欢的人,能厌弃让自己厌弃的人。也就说可以正直诚实的对待一些人,不昧着良心去做一些事,厌弃一些好人,喜欢一些坏人。
如此光明磊落,只有“仁”者,充满了高尚,仁爱,慈悲的人,才可以做到啊!
说了古代“仁”的故事,也让我们来谈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仁爱之人。
在振华校园中,我们心中应该充满了仁慈,可以帮助弱小,可以对周围一些事物充满了宽容,用一颗慈善的心去看待校园中的每一处事物。
在班级中,当别人不小碰翻了你的东西,散落一地时,你是迎着他战战兢兢的目光,宽容同情地说声没关系呢,还是不顾别人异样的目光大声责备呢?当新生正为找不到不熟悉的路而发愁时,你是大胆微笑迎上去,为他详细说明呢,还是若视无睹从他旁边无所谓地走过去呢?
可能这只是一些生活琐事的细节,不如冯谖那么伟大,但每一处依旧充满了关怀,同情与仁爱。“仁”它可以注入我们生活的每一处,哪怕微不足道,也足以体现。
是的,不要以为“仁”似乎对你来说太遥远,从身边点点滴滴做起,有了“仁”,生活将会变得更灿烂,天空就会变得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