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让学生从小体验创新,学习创造,把创意转变为现实,从而服务社会,苏州市振华中学校在初一年级开展“体验科技创新 学做小小‘创客’”春季社会实践课程。
一、课程宗旨:
了解科技知识,体验科技创新,学习创造科技小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二、课程设计:
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成长,担当起未来建设的重任。
三、课程意义:
上海科技馆以科学传播为宗旨,以科普展示为载体,围绕“自然•人•科技”的大主题,有生物万象、地壳探秘、设计师摇篮、智慧之光、地球家园、信息时代、机器人世界、探索之光、人与健康、宇航天地等11个常设展厅;蜘蛛和动物世界2个特别展览;中国古代科技和中外科学探索者2个浮雕长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墙等。
上海科技馆已经成为上海市最主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设基地,成为深受青少年和市民欢迎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点和国内外游客喜爱的上海特色文化地标、参观量最大的旅游景点之一。
此次课程学习之前我们将侧重引导学生课前注意了解先进科技知识,如3D技术、机器人等;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在展馆内找到与生物、地理、自然、科学等相关的知识点,现场学习,做好文字记录,并选择其中一个主题进行小组深入探讨,完成课程内容;并将规范课后反馈: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废旧报纸、废旧塑料、电池、电线等材料,制作一台能量转换机,可以达到实现势能、动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与传递。
四、课程目标:
(1)通过文献搜集,实地调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好学精神。
(2)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集体学习的能力。
(3)通过体验和创造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文字整理能力、动手制作能力,以及科学的学科素养能力。
(4)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明白科学创意对于社会的服务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做一个有责任意识的社会公民。
(5)拓展学生的科技常识,使学生把学校、课本知识与现实科学知识做综合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基本科学认知。
(6)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五、课程时间:
2018年3月20日星期二
六、课程对象:
2017级预备及初一年级全体学生(21个班共960位学生)和60位教师
七、课程地点:
上海科技馆
八、课程实践内容:
(一)课前要求:
了解上海科技馆的建馆宗旨、主要展品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了解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领域。
1、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地方,是地球赐予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了解热带雨林的分布区域及其主要功能。
2、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并探讨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
3、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了解机器人技术是如何让机器人承担一些复杂工作?
4、了解什么是“虚拟现实技术”,并了解该技术的应用领域。
5、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了解3D打印的过程,并探讨3D打印技术应用的领域。
6、航天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活动,它具有工作环境特殊、职业技能高度复杂、飞行任务艰巨等特点。这样的职业,就需要宇航员达到一定的要求与条件,了解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宇航员?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并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了解并举例说明我国在航天事业中所获得的成就。
8、生态灾变是指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而给社会、给人类所带来的灾变。这种生态灾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面对这种情况的出现,反思人类如何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二)课中探讨:
以小组为单位,参观科技馆生物万象、信息时代、宇航天地等展览馆,根据课程内容,在展馆内找到与生物、地理、自然、科学等相关的知识点,现场学习,做好文字记录,并选择其中一个主题进行小组深入探讨,完成课程内容。
(三)课后反馈:
以小组为单位,撰写科技小论文及利用废旧报纸、废旧塑料、电池、电线等材料,制作一台能量转换机,可以达到实现势能、动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与传递。可参考科技馆内“能量穿梭机”模型进行制作。
九、课程可行性分析
(1)活动经验:学生通过以往的寒暑假及春季秋季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经验,而这次科技之行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引领学生在学习之路上不断探索。
(2)外界配合:上海科技馆是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设基地,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体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前期准备: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等了解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布置实践活动报告和要求,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十、课程要求:
(1)此次课程学习之前我们将侧重引导学生课前注意了解先进科技知识,如3D技术、机器人等;
(2)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在展馆内找到与生物、地理、自然、科学等相关的知识点,现场学习,做好文字记录,并选择其中一个主题进行小组深入探讨,完成课程内容;
(3)并将规范课后反馈: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废旧报纸、废旧塑料、电池、电线等材料,制作一台能量转换机,可以达到实现势能、动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与传递。
十一、课程实践安排:
06:45 学校集合前往乘车
07:00-09:30 发车前往上海科技馆;
09:30-14:00 导游带领学生有秩序进园,进园后组织学生有序参观科技馆;
14:00-16:30 景区大门内集合,乘坐大巴返回苏州,结束愉快社会实践之旅!
十二、实践活动组织管理:
本次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统一负责实施。由年级组负责本次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负责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落实。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规,遵守实践地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振华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形成社会实践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完成课程内容。
(3)活动实施。学校制定活动计划,学生必须按照计划开展活动,服从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及导游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十三、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评价内容:
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②课程研究内容的选择与活动设计;
③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人际交往、 协作、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④活动的成果;
⑤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附件:课程实践活动报告/UploadFiles/djyd/2018/3/201803161219184864.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