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促进苏州市初中历史、数学教学研讨的深入开展,本着“向实践学习、向传统学习、向先进学习”的精神,促进基础教育教学实践成果交流,由苏州市教科院主办、苏州市振华中学校承办的“苏州市基于文化的初中历史、数学教学观摩研讨课活动”于5月21日在我校举行。本次活动分历史和数学两个分会场同时进行。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历史教研员、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陈国兵老师,苏州市历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沈春华老师出席本次活动,园区、太仓、常熟等县市区教研员和来自苏州大市各县市区的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联合教研活动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来自苏州市振华中学校的陈沛老师与来自相城区实验中学校的杨二兰老师围绕初三复习课《世界近现代化的进程》开展同题异构。两位老师运用了丰富的史料、结合了苏州历年中考题梳理世界近现代化历程,课堂教学逻辑严密、环环相扣。
来自苏州市振华中学校的王晓骅副校长和新区实验初级中学的陈晓亚老师围绕八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开展同题异构。王晓骅老师立足学情,运用漫画讲述和平外交,以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互动,课堂气氛轻松,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陈老师注重运用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情境,运用地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课后,苏州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沈春华老师组织了评课研讨活动。与会老师们纷纷对四节课构架宏大、线索清晰、匠心独具、落实核心素养、师生互动性强等方面予以肯定。沈春华老师对初三复习提出指导建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知识横纵向间的对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时事热点与党史教学。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历史教研员陈国兵老师进行了题为《课程理解与历史教学的定义》的讲座。陈国兵老师通过命题案例来讲述如何落实史学核心素养,讲述了国家在课程建设中的角色以及课程标准的变化,呼吁老师们在历史教学中要有宏观视野,强调了初中教学要立足学情,注重历史解释素养的落实。
来自苏州市振华中学校的魏蓉蓉老师和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校的康小燕老师围绕《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5)》进行同课异构。两位老师的课分别从实验操作引入和开放性问题导入,注重探究式数学实验教学。
苏州市振华中学校的杨雪峰老师和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校的王枭老师围绕《一元二次方程(1)》进行同课异构。两位老师对实际情景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课堂中渗透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启发学生开启新一章内容的学生,学生学会自主归纳新课知识点,包括定义和相关易错注意点,注重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数学教研员、省特级教师徐德同老师,苏州市教科院数学教研员、省特级教师吴锷老师莅临数学分会场指导。两位专家不仅对课进行了点评,吴锷老师还对老师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期待老师们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待老师们具备开放的意识,创设更多开放的课堂,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徐德同老师进行了题为《教学研究与评价改革》的专题讲座,理论结合实际,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案例启发老师们进行深度思考,老师们意识到了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盲区,对于如何正确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理解数学本质,老师们明确了方向和抓手。讲座不仅有教学思路引导,更激发了新思考,必将促进师生新成长。
初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次“苏州市基于文化的初中历史、数学教学观摩研讨课活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入发掘资源,使学生打牢中华文化底色,延续文化血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核心价值追求,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是对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有益探索!